西路军失败后,有9000余名红军将士被俘而陷落虎口,有2000余人流落民间,境遇极其艰险。周恩来在西安,一方面应付着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局势,并将西路军的营救作为一个重要议题不断跟国民党谈判;另一方面,通过各种关系,坚持不懈地进行秘密营救工作。
1937年2月下旬,周恩来通过著名爱国人士杜斌丞,联络到“中国回族救亡会”组织部长(中共地下党员)吴鸿宾后,立即派张文彬和吴鸿宾联系,具体商谈营救西路军事宜。吴鸿宾举荐回族中德高望重、且和马步青有师生之谊的马德涵先生,并两次登门拜访,告以营救西路军之事系周恩来所托,恳求相帮。马德涵先生慷慨应允,很动感情地说:“古人云‘士为知己者死’,我马某已是花甲之年,此事不足为虑。我佩服共产党,这次‘西安事变’人所共见,共产党不计仇、明大义,救民族于危亡,团结人民抗日。周先生为人我非常佩服,此次蒙周先生如此器重,莫说担此风险,就是拼上性命也是值得的。”因马德涵先生年事已高,吴鸿宾又邀请“中国回族救亡联合会”宣传部长马宪民陪同。2月底,周恩来亲自接见,向他俩介绍情况,请为营救红军出力。随后马德涵、张文彬、马宪民乘飞机到兰州,随即驱车直抵武威,马德涵先生会见了马步青,介绍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情况,并引荐了张文彬和马宪民。张文彬要求马步青顺应形势,释放关押在武威的红军,并转告周恩来的意见。马步青答应帮忙,即写书信两封,一封介绍张文彬到西宁,一封介绍马宪民到张掖。张文彬和马宪民分赴西宁、张掖后,向马步芳和韩起功详述了西安事变后的形势,转达中共关于释放被俘红军的要求,马步芳和韩起功都答应放人。随后张文彬回延安向周恩来作了汇报。
1937年3月,周恩来得悉国民党高级将领、北伐时曾在冯玉祥部下供职的赵守钰,作为国民党护送九世班禅专使到达西宁,立即指派南汉宸、张文彬与赵守钰联系。想通过赵与马步芳会谈营救事宜。南汉宸、张文彬先通过赵守钰的秘书吴波(后为中共党员)了解情况,又派刘秉琳(中共党员、赵之亲戚),具体和赵洽谈。下旬,张文彬、刘秉琳持周恩来亲笔信抵西宁与赵晤面。赵应允向马步芳疏通。可马步芳因在河西损失惨重,不愿谈判。鉴于此,张文彬、刘秉琳相机应变,即以随员身份秘密了解被俘红军情况。在西宁的10多天里,他俩到县衙门街等地看望了被关押的红军,又秘密到新剧团看望了张琴秋等被俘的西路军女战士,告知国共合作及党中央正设法营救的消息,叮嘱他们注意斗争策略,设法保存自己。随后与赵守钰前往凉州会见马步青,详细了解马步青部队及凉州监狱关押的红军干部情况。4月中旬,张文彬、刘秉琳返回西安,向周恩来作了汇报。
1937年5月,马步青骑五师将被俘在武威修公路的红军近2000名,其中有十几名女战士,全部押解到武汉做苦力,到兰州后交西北军转押,沿途跑出一些。7月初,行至西安时有1200人,上火车后,时逢大雨,前方铁路被冲坏,等了一天一夜。根据周恩来的指示,西安红军联络处派王立人同志到站慰问,并且与国民党当局交涉,使这一批同志全部回到云阳红军总部。
1937年7月,青海省主席马麟从麦加朝圣回来,途经西安停留,张文彬得此消息,派吴鸿宾相约马德涵前去拜访。征得周恩来同意,在马德涵家宴请。席间,周恩来与马麟面晤交谈,向马麟分析时局,阐述团结抗日的道理,马麟表示赞同。张文彬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,派吴鸿宾去青海工作。吴鸿宾持马麟信函到西宁后,因马步芳已知宴请马麟之事,对吴的工作安排借故推辞。于是吴鸿宾只好暗中了解被俘的红军情况,得知孙玉清军长已被杀害,张琴秋等人还在关押,许多被俘红军整天服苦役,条件极差,便于8月初回兰州,向谢觉哉、张文彬等作了汇报。
1937年8月,国民党青海省党部特派员、政训处长李晓钟,将被俘在西宁的张琴秋、吴仲廉、陶万荣秘密带出青海,经兰州、平凉,押往南京。途径平凉时,张琴秋等人在街上遇到援西军一战士,便递给这位战士一张条子,说明他(她)们将被押往西安和南京,请中央设法营救。中央得悉后,即派人到西安寻找,后了解到张琴秋等人已押解到南京关在反省院。周恩来在南京与国民党严正交涉,要求释放政治犯,还同叶剑英等到反省院探望。过了几天,张、吴、陶回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,后又回到延安。
1937年10月,谢觉哉致电周恩来、叶剑英:“马步芳、马步青收编西路军被俘人员二三千,请南京或西安方面命令遣返。”11月,朱德、彭德怀致电谢觉哉:国民党当局允许将被俘的西路军千余人拨为八路军补充团。谢觉哉、彭加伦还就营救西路军之事多次与贺耀祖、朱绍良洽谈。但“二马”方面,矢口否认关押红军。于是吴鸿宾、张文彬又将被俘红军的情况写成调查报告,由谢老交给贺耀祖向马步芳索要。马步芳无法抵赖,只好陆续将一部分被俘红军移交兰州国民党中央军。
1937年7月,马步青骑五师将24名被俘红军干部欲送往汉口“感化院”,到西安后关在皇城。西安红军联络处得悉后,经多次交涉,于8月回到了延安八路军办事处。当时,朱德在西安接见了他们,朱德看到他们衣服破烂、形容憔悴而流了泪。
在党中央和毛泽东、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多方努力下,通过各种社会关系,利用多种渠道,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营救,终于使4000多名西路军指战员回到革命队伍,为党为革命保存了一批宝贵的人才。
(姚兴宏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馆长、张掖红西路军精神研究会理事)